本文由账号:舌尖上的安全原创,未经允许任何商业不得转载
在中国人心目中,主食被划分为两大门派,一是米饭派,二是面条派。粗略划分,人们得出一个结论,北方人爱吃面条,南方人爱吃米饭。但这个结论并不准确,东北在北方,东北的大米那么好吃,他们也爱吃米饭。江南在南方,江南的奥灶面、刀鱼面鲜美到让人难以忘怀。那么让我们追溯米饭和面条的源头,中国人到底是先吃米饭,还是先吃面条呢?
米饭和面条中国人的米饭,历史十分悠久。早在原始社会,人们就开始驯化野生水稻,将野生水稻改良成为人为的栽培水稻。新石器时代,水稻的普及更高,从目前的考古文物中,人们发现新石器时代的人已经将水稻作为主食。可以说,米饭在中国的食用历史十分长久,还通过米饭延伸出米酒、米粉、年糕等等食物。
水稻大米中国人的面条,虽然历史同样悠久,目前挖掘出来最早的面条就位于中国,但面条的原材料小麦,却是一个“外来户”。在中国夏代以前,华夏大地上是没有小麦这种作物的,夏代之后,小麦进入中国,人们种植小麦,却不是将小麦磨成粉来做面团或面条,而是直接水煮小麦,用小麦粒来填饱肚子。
大麦中国东汉时期,人们发现将小麦粒研磨得到的小麦粉,可以做成面团一样的食物,在当时被称为“饼”的小麦食物,是泡在汤里一起食用的,也就是“汤饼”,和西安的羊肉泡馍有点相似。后来到了宋朝,中国的美食文化达到巅峰,各式酒店、餐馆林立,厨师行业大兴发展,人们又从“饼”研发出多种面条,一下子面条的种类达到10余种。
面条宋朝人对面条的开拓,无疑是一个里程碑。由于小麦多产于中国北方,所以开拓面条做法和吃法的人多为北方人。到了明清时期,面条开枝散叶,从原有的10余种发展到近百种。除了用小麦粉做成面条、面饼以外,用小麦粉做成的大馒头、窝窝头、花卷等等有饱腹感的食物,也成了北方人的主食。
面条如此看来,一目了然。米饭和面条对比起来,米饭的历史更加悠久,加上水稻本就是中国的产物,米饭就成了中国人正统的主食。而小麦是外来物种,虽然从世界的角度来看,最早的面条依然是中国人做出来的(中国青海省新石器时代的喇家遗址发现了距今年左右的面条遗存),但米饭的出现时间还要更早一些,所以中国人是先吃上米饭。
米饭年前的面条不过,现代社会的米饭和面条地位相当,不得不承认面条的种类的确繁多,而且北方人做出来的面条真的非常好吃。和南方面条不同的是,北方面条讲究手擀的劲道、浇头的浓烈,再加上面条同样能提供充足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,所以无论是米饭还是面条,都是很不错的主食。
【免责声明:文中图片引用至网络,如有版权方请联系